2018年九合一選舉台灣藍綠都出現分裂的情況,藍營在許多選區,有些選區本來勝選機率不大,有些選區尚有優勢,但因分裂極有可能造成落選結果;綠營選區也同樣出現失和及多組人馬競逐的情況使選情直轉直下,藍綠會出現這樣情況,除了和各地候選人本身認知情緒及選區特色不相同外,恐怕這些脫黨者都極有可能成為柯文哲拉攏站台、尋求合作的對象,而成為柯文哲的生力軍,此種現象殊值研究。
以國民黨來說,年底的九合一選舉,原本在民進黨執政不力、民怨四起的大環境下,國民黨的選舉前景顯得相對樂觀。但因多個縣市,因縣市長提名爭議導致的國民黨分裂(或出走、或被開除),嚴重影響國民黨脆弱的選情,使原來藍大於綠出現翻盤的情況,嘉義市及新竹縣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,就連選情無法好轉的桃園市,楊麗環也透過臉書群組宣布退黨,甚至出現脫黨參選的情況。
前國民黨立委楊麗環脫黨參選桃園市長。(資料照,方炳超攝)
平心而論,國民黨這些脫黨者為何干冒脫黨的風險?當然是因為個人的委屈及不滿,試問政治人物哪個不委屈?這些脫黨者其實有幾個邏輯不通,必須要想清楚:
其一初選機制的破壞,藍綠既然都已經經過初選或協調,或許中間的過程及結果令這些脫黨者不滿,但民主的基本原則及價值就是要服從多數,經過一定的程序後再破壞規則,實很難令中間選民信服;
其二這些候選人都有捨我其誰的壯志雄心,而忽略客觀的現實情況,當新竹縣綠營及民國黨都推出客家候選人,國民黨能不跟進嗎?而陳學聖的民調低不是因為拉不起來,就是因為分裂才會讓民調始終無法起色;嘉義市蕭淑麗參選,最後兩女相爭,誰是真正的獲利者答案再清楚也不過,這些候選人本身條件都沒有多大問題,但看不透悟不通,因而都陷入主觀的想像世界而出現邏輯上的謬誤,明明知道會輸,也要花錢選到底,這已經不是喊價及拉抬自己談條件所能理性解釋的原因。
其三就是抬轎者不放,讓坐轎者同樣犯糊塗,因為諸多的情緒如委屈、不滿、抱怨及仇恨的心態往往會造成「寧為玉碎、不為瓦全」的心態,寧可支持政敵也不肯支持同黨初選通過的參選人,或許是因為初選中間的恩怨,但足見這些脫黨者都只停留在個人恩怨層次而沒有整體大局觀,更沒有政黨、國家、民族觀,過度放大自己及過度的捨我其誰心態,其實是犯了邏輯及客觀認知的現實矛盾。
當然,客觀的環境顯示,國民黨面臨內憂外患多重挑戰,誰下來整合事實上都沒有用,吳敦義主席只是他們脫黨參選實現自我的一個不滿宣洩對象:大家都知道國民黨面臨民進黨和蔡政府的追殺,黨產被清算、被凍結,資金調度極度困難,國民黨只能被動、任人宰割,而這些脫黨者非但不能共體時艱反而傷口灑鹽,試問這是對國民黨有感情嗎?顯然沒有,這就是國民黨長時間以來與地方蒎系互動關係的老問題。國民黨的團結終究只是流於形式,不僅是團結或整合困難,現在已經是公開和黨中央叫陣,公開分裂出走,因為他們都相信國民黨籍對他們的選情並沒有幫助,他們願意脫黨,往後的政治動向很可能投靠綠營,更多可能與柯文哲力量結合,而企圖成為瓦解藍綠走出第三條路 。
綠營的情況亦是如此,許多民代公開支持柯文哲,完全無視於黨中央的立場、但黨中央卻很難出手,因為政治算計及支持者的「柯文哲情結」,故還不敢冒然出手,這是實質分裂而保有形式;而國民黨選擇開鍘,其結果是實質與形式均分裂,會造成這樣的情況,若從長遠的政黨政治及民主發展的角度來看,並非是良性的狀態,因為不服從制度、不遵守初選的規則、不接受服從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基本原則,很難說服中間選民,故脫黨者其實並沒有在理上站穩腳步。
總之,政治誰都有委屈,每位參選人當然都有勝選的樂觀,也都有捨我其誰的胸懷,能夠擔任候選人且是政治連任的老手也都不是泛泛之輩,也有優秀的條件,每位候選人也都經過理性的評估及抬轎者的激情,但為何還是會做出脫黨的決定?寧可冒分裂罪名讓對方當選也要參選到底,唯一的解釋就是對於個人政治前途未來或是人生規劃,找到了新出路與新選擇,這種現象值得藍綠高層思考,或許柯文哲是他們未來的依靠及出路,這也是柯文哲民調始終不落的一股力量。從更高的格局來看台灣發展,從國際結構角度來看今年九合一,無論誰當選,其實台灣基本的情況與困境,又能有多大的改變?(推薦閱讀:陳東豪專欄:阿北柯文哲的網紅政治)
*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國政基金會特約研究員
文章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8A%89%E6%80%A7%E4%BB%81%E8%A7%80%E9%BB%9E-%E8%97%8D%E7%B6%A0%E8%84%AB%
留言列表